禁止滚动条出现页面跳动

  |  
 阅读次数

水平居中布局与滚动条跳动的千年难题

1.信息流页面,如新浪微博,是从上往下push渲染的。开始只有头部一些信息加载,此时页面高度有限,没有滚动条;然后,更多内容显示,滚动条出现,占据可用宽度,margin: 0 auto主体元素自然会做偏移——跳动产生。

2.JS交互,本来默认页面高度不足一屏,结果点击了个“加载更多”,内容超过一屏,滚动条出现,页面主体就会左侧跳动。

3.结构类似几个页面通过头部的水平导航刷新切换,结果有的页面有滚动条,有的没有。造成的结果就是,导航尼玛怎么跳来跳去!

CSS3计算calcvw单位巧妙实现滚动条出现页面不跳动

1
2
3
4
5
.wrap-outer {
margin-left: calc(100vw - 100%);
// 或者
padding-left: calc(100vw - 100%);
}

首先.wrap-outer指的是居中定宽主体的父级,如果没有,创建一个(使用主体也是可以实现类似效果,不过本着宽度分离原则,不推荐);

然后: calc是CSS3中的计算,IE10+浏览器支持,IE9浏览器基本支持(不能用在background-position上);

最后: 100vw相对于浏览器的window.innerWidth,是浏览器内部宽度,注意,滚动条宽度也计算在内! 而100%是可用宽度,是不含滚动条宽度

于是: calc(100vw - 100%)就是浏览器滚动条宽度(如果没有滚动条则是0)!左右都有一个滚动条宽度(或都是0)被占用,主体内容就可以永远居中浏览器啦,从而没有任何跳动!

兼容性

支持:IE9+ 以及其他现代浏览器。

窄屏幕宽度下的处理

上面CSS还是有一点瑕疵的,浏览器宽度比较小的时候,左侧留的白明显与右边多,说不定会显得有点傻。此时,可能需要做点响应式处理会更好一点:

1
2
3
4
5
@media screen and (min-width: 1150px) {
.wrap-outer {
margin-left: calc(100vw - 100%);
}
}

更新于2016年9月28日

经过一些列项目实践,关于浏览器出现滚动条和消失页面不滚动有了更加终极的解决方案,经过大型项目实践已经验证相当具有可行性,这里特意分享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html {
overflow-y: scroll;
}

:root {
overflow-y: auto;
overflow-x: hidden;
}

:root body {
position: absolute;
}

body {
width: 100vw;
overflow: hidden;
}

三、结束语

本文参考自:Fix ‘jumping scrollbar’ issue using only CSS

阅读原文

JavaScript`this`原理

  |  
 阅读次数

JavaScript 的 this 原理

一、问题的由来

学懂 JavaScript 语言,一个标志就是理解下面两种写法,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。

1
2
3
4
5
6
7
8
var obj = {
foo: function () {}
};
var foo = obj.foo;
// 写法一
obj.foo()
// 写法二
foo()

上面代码中,虽然obj.foo和foo指向同一个函数,但是执行结果可能不一样。请看下面的例子。

1
2
3
4
5
6
7
8
var obj = {
foo: function () { console.log(this.bar) },
bar: 1
};
var foo = obj.foo;
var bar = 2;
obj.foo() // 1
foo() // 2

这种差异的原因,就在于函数体内部使用了this关键字。很多教科书会告诉你,this指的是函数运行时所在的环境。
对于obj.foo()来说,foo运行在obj环境,所以this指向obj;对于foo()来说,foo运行在全局环境,所以this指向全局环境。所以,两者的运行结果不一样。

这种解释没错,但是教科书往往不告诉你,为什么会这样?也就是说,函数的运行环境到底是怎么决定的?举例来说,为什么obj.foo()就是在obj环境执行,而一旦var foo = obj.foo,foo()就变成在全局环境执行?

本文就来解释 JavaScript 这样处理的原理。理解了这一点,你就会彻底理解this的作用。

二、内存的数据结构

JavaScript 语言之所以有this的设计,跟内存里面的数据结构有关系。

1
var obj = { foo:  5 };

上面的代码将一个对象赋值给变量obj。JavaScript 引擎会先在内存里面,生成一个对象{ foo: 5 },然后把这个对象的内存地址赋值给变量obj。

也就是说,变量obj是一个地址 (reference) 。后面如果要读取obj.foo,引擎先从obj拿到内存地址,然后再从该地址读出原始的对象,返回它的foo属性。

原始的对象字典结构保存,每一个属性名都对应一个属性描述对象。举例来说,上面例子的foo属性,实际上是以下面的形式保存的。

注意:foo属性的值保存在属性描述对象的value属性里面。

三、函数

这样的结构是很清晰的,问题在于属性的值可能是一个函数

1
var obj = { foo: function () {} };

这时,引擎会将函数单独保存在内存中,然后再将函数的地址赋值给foo属性的value属性。

1
2
3
4
5
6
{
foo: {
[[value]]: 函数的地址
...
}
}

由于函数是一个单独的值,所以它可以在不同的环境(上下文)执行。

1
2
3
4
5
6
var f = function () {};
var obj = { f: f };
// 单独执行
f()
// obj 环境执行
obj.f()

四、环境变量

JavaScript 允许在函数体内部,引用当前环境的其他变量。

1
2
3
var f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x);
};

上面代码中,函数体里面使用了变量x。该变量由运行环境提供。

现在问题就来了,由于函数可以在不同的运行环境执行,所以需要有一种机制,能够在函数体内部获得当前的运行环境(context)。所以,this就出现了,它的设计目的就是在函数体内部,指代函数当前的运行环境。

1
2
3
var f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x);
}

上面代码中,函数体里面的this.x就是指当前运行环境的x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var f =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this.x);
}
var x = 1;
var obj = {
f: f,
x: 2,
};
// 单独执行
f() // 1
// obj 环境执行
obj.f() // 2

上面代码中,函数f在全局环境执行,this.x指向全局环境的x。

在obj环境执行,this.x指向obj.x

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,obj.foo()是通过obj找到foo,所以就是在obj环境执行。一旦var foo = obj.foo,变量foo就直接指向函数本身,所以foo()就变成在全局环境执行。


阅读原文 作者:阮一峰